蔣乙嘉與拱市村村民研究蜜蜂養殖。
  劉裕國攝
  記者在四川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聽說,過去村裡有幾個被人們稱為“尖嘴婆”的婦女,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開口就罵人,鬧得整個村子雞犬不寧。如今,她們變了。
  “路好走了,房子新了,花果滿山,魚兒滿塘,還有文體活動中心,現在看啥啥順眼。”她們說,前年,還參加了村裡的文化藝術團。
  “要讓群眾收入高,幹部就要探準路”
  為了儘快增加群眾收入,村支書蔣乙嘉在村裡成立了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,組織帶動農民發展優勢主導產業,但幾經波折,都沒有找到理想的發展方向。
  一個偶然的機會,蔣乙嘉得知養鴕鳥效益高,前景好。回到村裡,他連夜組織村幹部開會。蔣乙嘉為大家算了一筆賬:鴕鳥一張皮賣1000多元,一斤肉六七十元,一隻蛋殼都值100多元,一隻鴕鳥一年純利1200元以上。而且,鴕鳥吃的是苣莒草、黑麥草,適合在核桃樹下種植。由公司包銷包技術,風險低。最後,公司決定引進500只,教村民試養。
  看準一個,發展一個。千畝核桃林園、百畝花圃、百畝特色水產魚塘……拱市村雖然不足兩平方公里,如今卻產業齊聚,起伏連片。
  五組村民榮孝廷4畝多地全部流轉給了村“合作社+公司”,每年僅租金可得3000多元。蔣乙嘉讓他加入公司當養蜂專業戶,年收入5萬多元。像榮孝廷一樣,全村近半村民由農民變身為村裡合作社和企業的“工人”。
  蔣乙嘉說,現在公司有300箱蜜蜂,正在繁育蜂王,到年底就能繁殖出1000只蜂王,達到1000箱蜜蜂。通過對村民進行培訓,今年準備再培養10戶養蜂專業戶,保證每戶年收入過10萬元。
  農業產業發展帶動了農民持續增收,2013年,拱市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000餘元增加到7152元,增幅高於全縣城鎮居民增收水平。
  “只有抬起頭,陽光才能照著臉”
  蔣乙嘉明白,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如同人的兩條腿,缺一條就會跛腳。
  拱市村過去的貧窮和落後,根子在“懶、殘、弱”。全村1719人中,靠政府救濟過日子的有好幾十人。
  二組村民唐向全的懶是出了名的,人稱“唐懶娃”。蔣乙嘉把老村部一間辦公室收拾出來,又給唐向全送去鍋碗、糧食和一些生活用具,併為他申請了低保。“只有抬起頭,陽光才能照著臉。”蔣乙嘉對他說。
  蔣乙嘉讓他在村裡當環衛工人,還扛著掃把,跟他一起到村道上掃地、撿垃圾。沒多久,“唐懶娃”變了:每天按時上崗,村道、院壩被他打掃得乾乾凈凈。遇上下雨,路上有泥沙,天不亮他就去鏟。
  在花果飄香的來龍山下,有一座4000平方米的川中風格建築,白牆青瓦,飛檐翹角——這是拱市村文體活動綜合樓,村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,是蔣乙嘉耗時兩年、花去700多萬元自有資金,特意為村民們修建的。
  圖書室、文化室、電教室、書法室、留守兒童之家、村民健身室……夜晚,燈火通明;節日,熱鬧非凡。村文書薑豐倫說:“這裡把村民們的生活變得充實、陽光。”
  如今的拱市村,麻將聲變成了歌聲、鑼鼓聲,“尖嘴婆”變身文藝骨幹。村民們的臉上,總是掛滿笑容。2013年,蔣乙嘉被遂寧市評為 “最美遂寧人”,拱市村被譽為“四川最美鄉村。”
  “鄉親們的信任是最高獎賞”
  “其實,我一直都想說服他放棄鄉村,還曾經以離婚要挾,但都沒動搖過他的信念。如今,反倒是我到山溝里來了。”說著,蔣乙嘉的愛人楊扉婷掏出一個小本子:“這8年,老蔣和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只有100多天。他回來一次,我都記在這本子上。”
  翻開日記,有這樣一段文字:“2013年春節,我和女兒盼老蔣早日回家團聚,他卻打來電話說,村裡整治‘小農水’,只能休息三天。我只好帶著孩子來見他。
  “這是我第一次走進拱市村,一下子被震撼了。長長的水泥路、蜿蜒的竹節堰、漫山遍野的果樹、一幢幢的新樓,可想而知,他為此付出了多少艱辛。
  “假期結束送我走時,家家都送來鹹鴨蛋、老腊肉、各類土特產。我眼淚止不住地流。我知道,他們對我的愛,都是因為蔣乙嘉。鄉親們的信任,就是最高的獎賞。”
  當年,蔣乙嘉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,離開這塊土地;如今,他為了改變土地的命運,又走回來。蔣乙嘉今年請北京等地的5家規劃設計公司,為拱市村做遠景規劃,他要把農業產業和鄉村生態旅游提升到一個新高度。  (原標題:讓鮮花開滿村莊(時代先鋒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ihnfvaimye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